年近6旬的許女士,近2個月一起床就天旋地轉、噁心想吐,原本懷疑是腦部問題,急診住院檢查、出院後到耳鼻喉科治療,症狀都沒有太大改善。之後至醫院接受徒手治療,才得知症狀是耳石異位症引起,接受一次徒手物理治療的耳石復位術,完全解除擾人眩暈,追蹤2週亦無復發。
耳石脫離原本位置 改變頭部姿勢就會眩暈
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楊書念表示,正常情況下,人體的耳石位於內耳橢圓囊、助聽器球狀囊黃斑部上,由20微米的碳酸鈣結晶組成,並連結到內耳毛細胞受器,功用為偵測姿勢的改變。只要耳石脫離原本的位置掉入半規助聽器推薦管中,當改變頭部姿勢,就會出現眩暈症狀。
常見的眩暈症狀包括,天旋地轉、噁心、嘔吐、慌張及眼球震顫等。若耳石未能及早復位,眩暈的反覆發作可持續數週、數月甚至數年,藥物治療也沒有明顯效果。
助聽器可以將外界信號充分放大後,傳入聽力障礙者的耳道內,通過中耳,再傳入內耳聽覺感受器,使聽力障礙者能夠聽到這種「放大」了的聲音,簡單說就是一種聲音放大器。根據助聽器晶片與功能不同,放大聲音的噪音大小也不同,語言清晰度不同。現在數位化的高階助聽器,更可以做到模擬定位、數位降噪、雙耳跨傳、藍芽連接、免持聽筒等功能。一般助聽器的的部件分為:麥克風、放大器、受話器等主要部分。以及處理晶片、音量電位器、電源開關、電感線圈、電池槽、耳鉤等部分所構成。
1.麥克風的作用是收集環境聲音然後轉換成音頻電信號。
2.放大器的作用是放大音頻信號。
3.受話器是把放大的電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。
耳石復位法 治療有效率達80%
楊書念物理治療師表示,耳石異位時,可經由專業物理治療師施以耳石復位法,也就是根據前庭構造的原理,以手法將耳石歸位。這是此一疾病最好的治療方式,治療有效率可高達80%。
楊書念物理治療師也示範一式幫助耳石復位的運動,「Brandt-Daroff 復位法運動」。左耳耳石異位者,可採正坐,頭往右轉45度,並快速倒向左側,讓頭部接觸床面,臉朝天花板,維持至眩暈停止後,頭部角度不變快速起身,坐正後,頭部回正。(右耳耳石異位亦同,一日5回)。此運動會引發一連串暈眩症狀,表示此運動可促使耳石復位。